刘邦的缺点很多,为什么有那么多人跟随他而终成帝业?

2025-11-06 14:05:20

这句话“没有永远的朋友,只有永远的利益”其实揭示了人际关系的核心——利益。刘邦之所以能吸引那么多人跟随他,帮助他建立帝国,是因为他能够让身边的人从中获得利益。

刘邦有许多缺点,但他有一个显著的优点,那就是性格开朗、豁达,不拘小节。这使得他容易与人打交道,能建立起广泛的人脉。比如,在家乡担任亭长时,刘邦能够与沛县的官员们关系融洽,他为县令提供了帮助,因此他对县令来说有一定的“价值”,而他也因此得到了报酬和人脉,形成了“互利”的关系。

刘邦总是被拿来和他的哥哥比较,因为他经常被父亲训斥不务正业。但他并不气馁,反而开玩笑说,等以后看看谁的家业更大。有一次,刘邦看到秦始皇出巡,脱口而出“大丈夫就该如此”,这番话让吕太公注意到了他,认为他有潜力,于是将自己的女儿吕雉嫁给了刘邦。对于刘邦来说,他从吕太公那里获得了一个重要的婚姻契约,而吕雉也希望通过这个婚姻,支持丈夫建立事业,双方也因此形成了“互利”的关系。

结婚后,吕雉为了鼓励刘邦奋斗,特意请了一位算命的老人给她和两个儿子算了一卦,结果预示着他们的未来非常富贵。然后她引诱刘邦也去找那位算命师,刘邦听后信心满满,觉得自己也有机会成大事。对吕雉来说,刘邦是她实现幸福生活的希望,而刘邦也得到了妻子的支持,两人通过这个关系实现了各自的目标,形成了“互利”。

展开全文

不仅如此,刘邦也对他的追随者们给予希望。比如,他对那些愿意跟随的徒弟和萧何都是“互利”的关系。萧何原本如果自己做了首领,失败的风险很大,但他选择支持刘邦,成为刘邦的得力助手。而刘邦则认为自己作为首领,能获得更多权力,这也是他愿意接受萧何支持的原因。就这样,刘邦搭建了自己的创业平台,也吸引了更多的追随者。

随着平台的建立,越来越多的人才涌向刘邦。像韩信、樊哙、夏侯婴、张良、英布、季布、彭越等人,都是因为“互利”的原因加入刘邦,帮助他实现了自己的帝业。刘邦能让他们实现自己的理想,而他们也帮助刘邦实现了帝王梦想。

然而,当“互利”关系消失时,曾经的追随者也可能会成为牺牲品。比如,韩信、英布、彭越等人最终的悲剧结局,就是因为“互利”关系耗尽。当他们不再为刘邦所用,便会面临被抛弃的命运。

所以,即使一个人有许多缺点,只要他能建立一个能让别人从中获利的平台,那么他就能成为领导者,吸引人们追随他,帮助他实现曾经的梦想。返回搜狐,查看更多

天下足球世界杯